首頁 考試吧論壇 Exam8視線 考試商城 網絡課程 模擬考試 考友錄 實用文檔 求職招聘 論文下載
2012中考 | 2012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訓 | 在職研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 法律碩士 | MBA考試
MPA考試 | 中科院
四六級 | 職稱英語 | 商務英語 | 公共英語 | 托福 | 托業(yè) | 雅思 | 專四專八 | 口譯筆譯 | 博思
GRE GMAT | 新概念英語 | 成人英語三級 | 申碩英語 | 攻碩英語 | 職稱日語 | 日語學習 |
零起點法語 | 零起點德語 | 零起點韓語
計算機等級考試 | 軟件水平考試 | 職稱計算機 | 微軟認證 | 思科認證 | Oracle認證 | Linux認證
華為認證 | Java認證
公務員 | 報關員 | 銀行從業(yè)資格 | 證券從業(yè)資格 | 期貨從業(yè)資格 | 司法考試 | 法律顧問 | 導游資格
報檢員 | 教師資格 | 社會工作者 | 外銷員 | 國際商務師 | 跟單員 | 單證員 | 物流師 | 價格鑒證師
人力資源 | 管理咨詢師 | 秘書資格 | 心理咨詢師 | 出版專業(yè)資格 | 廣告師職業(yè)水平 | 駕駛員
網絡編輯 | 公共營養(yǎng)師 | 國際貨運代理人 | 保險從業(yè)資格 | 電子商務師 | 普通話 | 企業(yè)培訓師
營銷師
衛(wèi)生資格 | 執(zhí)業(yè)醫(yī)師 | 執(zhí)業(yè)藥師 | 執(zhí)業(yè)護士
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試會計證) | 經濟師 | 會計職稱 | 注冊會計師 | 審計師 | 注冊稅務師
注冊資產評估師 | 高級會計師 | ACCA | 統(tǒng)計師 | 精算師 | 理財規(guī)劃師 | 國際內審師
一級建造師 | 二級建造師 | 造價工程師 | 造價員 | 咨詢工程師 | 監(jiān)理工程師 | 安全工程師
質量工程師 | 物業(yè)管理師 | 招標師 | 結構工程師 | 建筑師 | 房地產估價師 | 土地估價師 | 巖土師
設備監(jiān)理師 | 房地產經紀人 | 投資項目管理師 | 土地登記代理人 | 環(huán)境影響評價師 | 環(huán)保工程師
城市規(guī)劃師 | 公路監(jiān)理師 | 公路造價師 | 安全評價師 | 電氣工程師 | 注冊測繪師 | 注冊計量師
化工工程師 | 材料員
繽紛校園 | 實用文檔 | 英語學習 | 作文大全 | 求職招聘 | 論文下載 | 訪談 | 游戲
自學考試
您現在的位置: 考試吧(Exam8.com) > 自學考試 > 歷年真題 > 管理類 > 浙江 > 正文

2001年10月社會心理學(二)試題(浙江)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10分)

1.社會心理學發(fā)展歷史中的積累階段指的是(    )
  A.公元前4世紀~公元18世紀中葉         B.公元前4世紀~公元19世紀中葉
  C.公元18世紀中葉~19世紀中葉           D.公元19世紀中葉~20世紀20年代

2.精神分析理論對社會心理學最主要的貢獻在于(    )
  A.個體社會化         B.性欲說        C.家庭的本質        D.群體心理學

3.要從態(tài)度預測行為,有幾個條件,其中一個條件是(    )
  A.社會環(huán)境           B.個人的特征    C.最突出的態(tài)度      D.情感性

4.認知失調中的誘導服從研究是由(    )作的。
  A.巴克和弗斯汀格                     B.艾賓浩斯和卡爾斯密斯
  C.巴克和卡爾斯密斯                   D.弗斯汀格和卡爾斯密斯

5.歸因指的是(    )
  A.一個觀察者根據外在的行為作出有關行動者或他本人的內部狀態(tài)的推論過程
  B.一個觀察者根據內在的行為作出有關行動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狀態(tài)的推論過程
  C.一個觀察者根據外在的行為作出有關行動者的內部狀態(tài)的推論過程
  D.一個觀察者根據外在的行為作出有關本人的內部狀態(tài)的推論過程

6.貝姆提出了(    )
  A.自我知覺理論                      B.歸因理論
  C.控制源理論                        D.社會知覺理論

7.人際吸引的認知理論是由(    )提出來的。
  A.海德               B.阿倫森       C.紐科姆            D.戴維斯

8.侵犯行為是(    )
  A.間接達到傷害生命個體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意向
  B.直接達到傷害生命個體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為
  C.間接達到傷害生命個體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動機
  D.直接達到傷害欲以避免的生命個體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為

9.利他行為是指(    )
  A.一種對他人無私幫助行為
  B.一種自覺自愿、有益于他人的行為
  C.一種不期望任何形式報答的、有益于他人的行為
  D.一種不期望任何形式報答的、自覺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為

10.遵從是指(    )
  A.由于群體在行為或態(tài)度上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壓力的結果
  B.由于群體成員行為或心理上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壓力的結果
  C.由于群體而產生成員行為或信念上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壓力的結果
  D.由于群體而產生成員行為或態(tài)度上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壓力的結果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1.沖突的形式分為(        )
  A.個際競爭               B.人際沖突              C.群體間的沖突
  D.個人內部的沖突         E.社會關系的沖突

2.群體具有的共同特征(        )
  A.共同的目標             B.存在溝通              C.相對的穩(wěn)定性
  D.有意識的認識           E.互相依賴性

3.沙赫特總結了有關孤獨的報告,認為孤獨與下列因素有關(        )
  A.與時間不是線性關系     B.是否有動物            C.夢與幻覺
  D.思維                   E.健康

4.在弗洛伊德的個性學說中,認為個性由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是(        )
  A.本能                   B.自我                  C.本我
  D.他我                   E.超我

5.非遵從行為的形式包括(        )
  A.反模仿                 B.獨立                  C.偏離
  D.行為傳染               E.模仿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社會情景因素

    2.角色期望

    3.自我實現預言

    4.激動轉換理論

    5.社會責任規(guī)范

四、簡述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為什么類似性與專家(或權威)都能有效地改變態(tài)度?

    2.群體對個人壓力的形式及內容。

    3.完成群體的整體性任務必須要具備哪些條件?

    4.說說領域性的主要功能。

    5.社會化及其機制

五、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為什么說社會心理學與心理學、社會學是相互交叉,但又不能代替的?

    2.小群體意識有何危害,如何防止小群體意識的產生?

    3.如何理解認知失調理論對兒童教育的作用?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B        2.C        3.C        4.D        5.A

    6.A        7.C        8.D        9.D       10.C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BD        2.ABCDE        3.ACD        4.BCE      5.AB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社會情景因素
      ①社會情景個人和群體所處的具體的微觀環(huán)境;
      ②社會情境因素包括三類:1、真實的情境;2、想象的情境;3、暗含的情境。

    2.角色期望
      ①普通的他人對擁有特定角色的某人或某群體
      ②應該表現出來的
      ③恰當行為的
      ④期望。

    3.自我實現預言
      ①人們能夠使其他人
      ②按照人們對這些人的期望
      ③來行動。

    4.激動轉換理論
      ①已經憤怒了的人
      ②如果由于某些其他來源而被進一步激起,
      ③那么這個人會把后來加進來的激起歸因為憤怒,
      ④從而會感到更為憤怒,因而也更具有侵犯性。

    5.社會責任規(guī)范
      ①我們對于需要幫助的人負有社會責任
      ②我們應該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四、簡述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①這就是對類似于我們的人,我們常常有一種認同的傾向,把他們看作是“自己人”。類似性會導致吸引和喜歡,對我們具有吸引力的人與不具有吸引力的人相比,前者所傳遞的溝通更具有說服力。

      ②專家或權威之所以能導致人們的態(tài)度改變是因為人們注意了專家的辯論,并且對它們作了一番認真的考慮。良好的論證對于專家的說服性來說是一個關鍵。

      ③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其基本機制是類似的溝通和專家分別觸動了態(tài)度中的某一成份。態(tài)度中有認知成份,專家促使我們考慮事實。而類似的或喜歡的人促使我們考慮評價,觸動了態(tài)度中的情感成份。

    2.①當我們依賴于其他人獲得社會信息時,他們就獲得一種權利來影響我們的行動或態(tài)度。這些人具有對我們的信息性壓力,并且,因為我們需要他們提供信息,所以我們服從他們。

      ②除了具有信息性影響的能力之外,群體還能夠利用“規(guī)范性社會壓力”來說服個體遵從。規(guī)范性社會壓力指的是“服從其他人的積極期望的一種影響力!比后w可以用拒絕或否定的強化來懲罰不愿遵從者。

    3.對于一個群體來說,要很好地完成整體性任務,要滿足幾個條件。
      ①第一,群體成員必需具有完成任務的能力;
      ②第二,群體成員必需具有完成這些任務的足夠的動機,也就是說,他們是愿意完成這些任務的;
      ③第三,群體成員必需知道對他們的期望是什么,并且能及時地獲得有關他們成績質量的反饋。

    4.①領域性有助于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社會組織。有助于減少潛在的人際沖突,有助于維持長期的親密關系。
      ②領域性有助于個體保持獨處。有助于個體避免不良的外在環(huán)境,有助于個體進行反省等活動。
      ③最后一個人類領域性行為的功能類似動物的防衛(wèi)性功能,人們把它稱為“優(yōu)先居住效應”。一般來說,我們在自己的領域內會干得較好。

    5.社會化及其機制
      ①一個人學習一系列社會意義上來說是重要的行為的過程稱為社會化。社會化是兩個方面的結合。一方面是社會成員表現出來的潛能或內在可能性。另一方面是社會團體所應用的壓力。社會化在塑造有觀點,有態(tài)度,有社會認知過程的人這一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機制有兩個:
      ②1、內化:社會上極大多數人把這些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規(guī)則作為自己的規(guī)則,憑借這些規(guī)則來行動這個過程就叫內化。簡單地說,內化就是接受外界加于的規(guī)則而作為內在標準,用這些標準指導我們的行動。
        2、認同:認同定義為個體由于欣賞某人或某些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或態(tài)度從而采納他人的行為或態(tài)度的一個過程。

五、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1)社會心理學與心理學的關系。

    ①社會心理學是從普通心理學中產生,是普通心理學許多世紀發(fā)展的結果。因此社會心理學是心理科學體系中的一個領域,一個分支,這是無可置疑的。(觀察、實驗、問卷等等)。某些社會心理現象在普通心理學規(guī)律基礎上才能更深入地理解。

    ②社會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有著很重要的區(qū)別,這就是交往。作為社會心理學的基礎,就是人們的直接交往。注重社會條件或社會聯系的影響是社會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的區(qū)別之所在。

    (2)社會心理學與社會學的關系。

    ①社會心理學與社會學有著共同的地方,首先,它們在指導理論和方法論上的統(tǒng)一,即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論指導之下。

    ②其次,它們都研究意識。不僅社會的心理、日常意識,而且社會意識的理論形態(tài)都能夠,而且應該成為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③但是,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畢竟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社會學家用社會客觀規(guī)律、經濟范疇、大型社會群體的影響,以及社會存在,階級和意識形態(tài)立場來解釋各種事實、現實。因而比社會心理學的觀點有更高的概括水平。

    與此相對照的是,對社會心理學而言,社會心理聯系有明顯的直接性質。社會心理學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現象和規(guī)律,它們最明顯地表現在個體間的交往、小群體、集體的特性上。

    2.(1)小群體意識是群體的一種特定思維方式,指的是為了維持群體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礙了對問題的所有可能的解決辦法和行動方案作出實事求是的和準確的評價,從而導致錯誤的決策。

      (2)小群體意識有數種表現。一種是,群體成員會把自己的群體看成是不可戰(zhàn)勝的,是不會犯錯誤的。第二種表現是,產生了一種稱之為集體的合理化。第三、群體會認為自己的群體不僅是正確的,而且在道義上也是優(yōu)越于其他群體的或其他人的,而把不贊成群體觀點的人看成是不辨是非的,邪惡的,或低一等的。

    由于小群體意識使得群體限于少數幾個方案的討論,又不能很好地聽取反面意見,壓制了成員的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群體會作出拙劣的決策,對績效造成損失。

    (3)對于小群體意識,心理學家提出了一些防止的辦法。

    ①欲想避免小群體意識的群體應當鼓勵成員公開質詢和提出懷疑,要求參與者盡可能地清晰和合乎邏輯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②可把群體分成小組,讓小組對問題先進行獨立的討論,任何最后的決定,應在討論小組的建議的基礎上形成。

    ③第三,一旦達成了某種決策,應當有第二次討論的機會,在第二次討論時,要求成員表達任何對決策的意見,這樣有助于減輕群體成員對于遵從和一致的壓力。

    3.(1)不足阻礙研究認為,當我們用溫和的勸告時,兒童的已有態(tài)度同行為產生失調,已有的態(tài)度會得到改變,從而使我們教育兒童所應當樹立的正確態(tài)度得到內化。這方面的研究結果,不僅對于我們理解兒童內化態(tài)度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啟發(fā)我們在兒童教育方面不能采取粗暴的、嚴厲威脅,甚至打罵的方法。否則其結果適得其反,不利于轉變兒童的消極態(tài)度,而循循善誘,耐心說服方法更為有效。

      (2)認知失調的誘導服從研究告訴我們,當完成與原有態(tài)度相反的某一特定行為的誘因是較小或較弱時,個體往往會體會到認知失調,表現出一種與行為相一致的態(tài)度。用認知失調理論的語言來說,一種小的誘因是解釋行為的不充分的理由。然而當誘因過大,或得到過分的獎勵,這種誘因便成為行為的過分的充分理由,從而產生較小的認知失調,不利于原有態(tài)度的轉變。

      (3)在過分的充分理由存在的情景中,當誘因過大,或得到過分的獎勵可能會破壞一種重要行為的內在價值。如果兒童知道很流利地朗讀課文會獲得一本新書,或做好一次作業(yè)會獲得一樣玩具作為獎勵。這種增加的誘導物很可能成為完成行為的一種充分理由,會使他們把行為歸因于外在的獎勵,從而削弱了對學習本身的興趣,不利于對原有消極態(tài)度的改變。當外在的獎勵撤消了,引發(fā)原先行為的過分的充分理由會削弱產生繼續(xù)這種行為的興趣。

文章搜索
中國最優(yōu)秀自學考試名師都在這里!
韓旺辰老師
在線名師:韓旺辰老師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北京培黎職業(yè)學院院長助理兼新聞廣告系主任,高...[詳細]
自學考試欄目導航
版權聲明:如果自學考試網所轉載內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800@exam8.com,我們將會及時處理。如轉載本自學考試網內容,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