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效果研究發(fā)展第三階段:宏觀效果理論
一、宏觀效果理論產生的理論背景,時代背景。
1、新的效果理論的產生既是對“有限效果論”進行反思和批判的產物,也是信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2、20世紀60年代,電視成了占主導地位的大眾傳媒,它的普及使人們每天接觸媒介的時間從幾十分鐘一下子增加到幾個小時,看電視成了人們業(yè)余生活的主要內容。它的效果和影響在“有限效果論”的框架下是不能得到說明的。電視時代的到來和層出不窮的新媒體的涌現(xiàn),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新的傳播效果理論。
3、20世紀80-90年代,探討傳播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推動作用及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
二、宏觀效果論研究的特點。
1、它們研究的焦點集中在大眾傳播綜合的、長期的和宏觀的社會效果;
2、它們都不同程度地強調傳媒影響的有力性;
3、它們都與社會信息化的現(xiàn)實密切結合在一起。
三、宏觀效果理論包括的理論模式和假說。
。1)“議程設置功能”假說;
。2)“沉默的螺旋”假說;
(3)“知識溝研究”;
。4)“培養(yǎng)分析”;
。5)“編碼與譯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