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紅樓夢》問世之后,很快吸引了社會上的廣大讀者,流布極廣。從嘉慶、道光年間開始,一部分文開始對《紅樓夢》進行評論,逐漸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叫做“紅學”!拔逅摹敝,人們多用傳統(tǒng)的觀點和方法評論《紅樓夢》,被稱為“舊紅學”,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評點派和索引派,而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則具有劃時代意義:“五四”之后,“新紅學”崛起,代表人物和著作有胡適的《紅樓夢考證》和俞平伯的《紅樓夢辨》;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新中國的紅學研究進入了當代階段,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就,但仍存在著嚴重的分歧。
“活法”說:呂本中早年依傍黃庭堅和陳師道,學其瘦硬詩風,后學李白、蘇軾,風格趨于自然,所謂“活法醫(yī)”說,即是他后期所提出的作詩主張。江西詩派以奇峭僻澀為特點。而呂本中則有意用李、蘇的疏暢自然補救其弊;江西詩派以杜甫為宗,奉守黃庭堅“無一字無來處”、“點鐵成金”等詩訓,雖有規(guī)則可循,但亦極易受個束縛。呂本中的“活法”即“規(guī)矩備具而能出于規(guī)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于規(guī)矩”,提倡“好詩流轉圓美如彈丸”,有意識“以蘇濟黃”,消除江西詩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為宋詩發(fā)展開拓出“流轉圓美”的新途徑。
后山體:即指陳師道的詩,陳師道號后山居士,江西詩派的“三宗”之一,著有《后山集》。他作詩學黃庭堅,學力專精,講苦吟,求奇拙,標舉“寧拙勿巧,寧樸勿華”,力求簡省字句以擯棄華麗辭藻。其詩均為嘔心瀝血之作,其錘煉辛苦處與黃庭堅無異,但因其缺乏華采而唯余瘦硬。他的詩被稱為“后山體”,常與“山谷體”并稱,是典型的宋詩。
話本小說:是經(jīng)過文人編篡整理的小說話本。所謂“話本”,就是“說話人”說話所依據(jù)的底本,原只是師徒相傳的“說話”的書面記錄,是口頭文學,所以是口語體,口氣也是針對聽眾的。但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小說話本,已是經(jīng)過下層文人加工、可供閱讀的話本小說了。
格調說:清中葉的沈德潛不滿于王士禎“神韻說”內容上的空疏和所握上的虛無縹緲,提出了“格調說”對其加以匡正。所謂“格調說”,就是用唐詩的格調去表現(xiàn)封建政治和倫理道德觀念。他力主恢復儒家“溫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詩教傳統(tǒng),提出“詩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倫,感神明”的口號,使詩歌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