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列夫·托爾斯泰《舞會之后》
列夫·托爾斯泰《舞會之后》,重點作家,原選文為《復活》。
1、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1828-1910),19世紀俄國小說家,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大師。列寧稱其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出身于貴族世家。
在高加索入伍期間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處女作《童年》與后來寫就的《少年》和《青年》構(gòu)成了自傳三部曲?死锩讈啈(zhàn)爭爆發(fā)后,在前線堅守一年,寫出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總名為《塞瓦斯托波爾故事》的特寫。退役后回到家鄉(xiāng),曾為農(nóng)民子弟辦學。其間,兩次出國,并完成《一個地主的早晨》、《盧塞恩》、《哥薩克》等小說。
1869 年完成的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對接近宮廷的上層貴族給予了揭露和批判,贊美了保留有淳厚古風的莊園貴族。安德烈和彼埃爾是探索型的青年貴族知識分子形象,娜塔莎體現(xiàn)了作家的生活理想。
1877 年完成的《安娜·卡列尼娜》在激烈動蕩的時代氛圍中展現(xiàn)了安娜的悲劇命運,探索型人物列文被稱為“托爾斯泰式主人公”。
1880 年代初,托爾斯泰形成了自己解決社會問題的獨特主張,即“托爾斯泰主義”。1899 年完成的《復活》顯示了托爾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決心和徹底暴露舊世界的批判激情,但也集中體現(xiàn)了“道德自我完善”思想。男主人公聶赫留道夫?qū)Ρ倦A級罪惡的懺悔,以及在懺悔過程中的矛盾、彷徨,概括了當時一部分進步的貴族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tài)。
晚年還創(chuàng)作有:劇本《黑暗的勢力》,小說《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萊采奏鳴曲》、《哈澤·穆拉特》和《舞會之后》等。晚年生活力求平民化,1910年深秋離家出走,途中因病去世。
2、“托爾斯泰主義” (作家的基本創(chuàng)作傾向)。
主要指列夫·托爾斯泰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的解決社會問題的主張。主要內(nèi)容是反對暴力革命,主張以“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和“勿以暴力抗惡”的“宗教博愛”的方法來解決社會矛盾。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