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1年護士資格考試復習知識點匯總
消化性潰瘍的典型癥狀
消化性潰瘍病程以慢性病程、周期性發(fā)作、節(jié)律性上腹痛為特點。
典型癥狀:
(1)上腹痛為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癥狀。其疼痛性質、部位、疼痛時間、持續(xù)時間等依潰瘍部位的不同而有其特殊性見表。
(2)全身癥狀可表現(xiàn)為失眠、多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癥狀,也可有消瘦、貧血等癥狀。
體征表現(xiàn):
緩解期多無明顯體征,發(fā)作時可有上腹部局限性壓痛點。
GU胃潰瘍 |
DU | |
疼痛性質 |
燒灼或痙攣感 |
鈍痛、灼痛、脹痛或劇痛,或僅有饑餓樣不適感 |
疼痛部位 |
劍突下正中或稍偏左 |
上腹正中或稍偏右 |
疼痛發(fā)作時間 |
進食后30~60分鐘,疼痛較少發(fā)生于夜晚 |
進餐后1~3小時,也常發(fā)生在午夜至凌晨 |
疼痛持續(xù)時間 |
1~2小時 |
飯后2~4小時,到下次進餐后為止 |
一般規(guī)律 |
進食—疼痛—緩解 |
疼痛—進食—緩解 |
常見并發(fā)癥
(1)出血:
最常見,其中以十二指腸潰瘍并發(fā)出血較為多見。出血是由于潰瘍侵蝕周圍血管所致。
(2)穿孔:
最嚴重。腹部檢查可見腹肌緊張,呈板狀腹、壓痛及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3)幽門梗阻:
臨床上表現(xiàn)為上腹持續(xù)性脹痛、噯氣、反酸,且餐后加重,嘔吐大量呈酸腐味的宿食。
(4)癌變:
十二指腸潰瘍極少發(fā)生癌變。胃潰瘍發(fā)生癌變的幾率在1%以下。
常見臨床診斷輔助檢查
1.胃鏡檢查及胃黏膜活組織檢查:
首選檢查。
2.X線鋇餐檢查:
發(fā)現(xiàn)龕影是診斷潰瘍的直接證據(jù),對潰瘍有確診價值。
3.幽門螺桿菌檢查:
是消化性潰瘍的常規(guī)檢查的項目。
4.胃液分析:
胃潰瘍病人胃酸分泌正�;蛏缘�,十二指腸潰瘍胃酸分泌過多(壁細胞增多、迷走神經亢進)。
5.大便隱血試驗:
活動期消化性潰瘍常有少量滲血,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但應注意排除假陽性。
臨床治療原則
1.根除Hp治療:
首先給予根除Hp治療質子泵阻滯劑或膠體鉍劑和兩種抗菌藥物如氨芐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三聯(lián)治療,可使Hp根除率可達80%以上。
2.抑制胃內酸度的藥物:
(1)H2受體拮抗劑:能阻止組胺與H2受體相結合,使壁細胞分泌胃酸減少。常用藥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
(2)質子泵阻滯劑:以奧美拉唑為代表,是目前最強的胃酸分泌抑制劑。常用的藥物有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
(3)制酸劑:使胃內酸度降低,常用藥物有氫氧化鋁、碳酸氫鈉、鋁碳酸鎂等。
3.保護胃黏膜的藥物:
(1)枸櫞酸鉍鉀:可形成一層防止酸和胃蛋白酶侵襲的保護屏障。此外,還具有抗幽門螺桿菌。
(2)硫糖鋁:是一種硫酸化蔗糖的氫氧化鋁鹽,可與潰瘍面上帶正電荷的滲出蛋白質相結合,它還可能刺激局部內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對黏膜起保護作用。
(3)前列腺素類藥物:如米索前列醇,也具有增強胃黏膜防御能力的作用。因價格昂貴,不作為治療首選的藥物。
4.手術治療:
適用于急性穿孔、幽門梗阻、大量出血和惡性潰瘍等并發(fā)癥的消化性潰瘍病人。
消化性潰瘍病患的護理
1.注意病情觀察,觀察病人疼痛的特點。
2.病情較重的活動性潰瘍病人或糞便隱血試驗陽性病人應臥床休息。
3.囑病人定時進餐,少量多餐。進餐時應細嚼慢咽。
4.遵醫(yī)囑正確服用藥物,如抗酸藥應在餐后1小時及睡前服用,避免與牛奶同時服用;抗膽堿能藥及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等應在餐前1小時及睡前1小時服用。用藥期間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和藥物的配伍禁忌。
了解2020護考證書領取
萬題庫下載 | 微信搜"萬題庫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