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點擊查看: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指導
7月2日至12日,第41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在波蘭歷史名城克拉科夫召開。在本次大會上,我國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嶼雙雙通過審議申遺成功,另外江西鉛山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地。至此,我國世界遺產(chǎn)總數(shù)達到52項位列世界第二,僅次于意大利(53項)。細心的小伙伴一定發(fā)現(xiàn)了,可可西里入選的是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而鼓浪嶼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那么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世界遺產(chǎn)、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呢?
世界遺產(chǎn)
世界遺產(chǎn)主要分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世界文化景觀遺產(chǎn)四類。
世界自然遺產(chǎn)
世界自然遺產(chǎn)包括:
(1)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由物質(zhì)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
(2)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地質(zhì)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為受威脅的動物和植物生境區(qū);
(3)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區(qū)域。
世界自然遺產(chǎn)之青海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總面積約600萬公頃,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獨特的生態(tài)條件和植被類型,為藏羚羊等青藏高原特有的動物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地和遷徙通道。青海省政府1995年建立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qū),1997年底又將其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我國目前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之一。
我國世界自然遺產(chǎn)12項
黃龍【四川,1992】
九寨溝【四川,1992】
陵源【湖南,1992】
三江并流【云南,2003】
大熊貓棲息地【四川,2006】
中國南方喀斯特【云南、貴州、重慶、廣西,2007一期,2014二期】
三清山【江西,2008】
中國丹霞【貴州、福建、湖南、廣東、江西、浙江,2010】
澄江化石遺址【云南,2012】
新疆天山【新疆,2013】
神農(nóng)架【湖北,2016】
可可西里【青海,2017】
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世界文化遺產(chǎn)包括:
(1)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zhì)成份或結構、銘文、窟洞以及聯(lián)合體;
(2)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huán)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筑群;
(3)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lián)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福建鼓浪嶼
鼓浪嶼隸屬于福建省廈門市,東西方多元文化在這里的碰撞與融合是其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核心價值。鴉片戰(zhàn)爭之前,鼓浪嶼基本上是一個海島聚落。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廈門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鼓浪嶼成為西方人居留地,先后有十幾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或領事機構,許多商行開始集結。20世紀初,大批閩籍華僑精英返鄉(xiāng)來此定居,從而加速了島內(nèi)城市現(xiàn)代化進程和多元文化的磨合與成熟。
我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31項
長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nèi)蒙古、新疆,1987】
莫高窟【甘肅,1987】
明清皇宮【北京1987;沈陽2004】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陜西,1987】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1987】
布達拉宮【西藏,1994】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河北,1994】
曲阜孔府、孔廟、孔林【山東,1994】
武當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
麗江古城【云南,1997】
平遙古城【山西,1997】
蘇州古典園林【江蘇,1997】
天壇【北京,1998】
頤和園【北京,1998】
大足石刻【重慶,1999】
龍門石窟【河南,2000】
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明孝陵(江蘇)、十三陵(北京),2003、盛京三陵(遼寧),2004】
青城山-都江堰【四川,2000】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安徽,2000】
云岡石窟【山西,2001】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遼寧,2004】
澳門歷史城區(qū)【澳門,2005】
安陽殷墟【河南,2006】
開平碉樓與村落【廣東,2007】
福建土樓【福建,2008】
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河南,2010】
元上都遺址【內(nèi)蒙古,2012】
中國大運河【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2014】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河南、陜西、甘肅、新疆,2014】
土司遺址【湖南、湖北、貴州,2015】
鼓浪嶼【福建,2017】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又名復合遺產(chǎn),是同時具備自然遺產(chǎn)與文化遺產(chǎn)兩種條件者。
我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4項
泰山【山東,1987】
黃山【安徽,1990】
峨眉山-樂山大佛【四川,1996】
鉛山武夷山【江西、福建,2017】
世界文化景觀遺產(chǎn)
文化景觀代表著“自然與人聯(lián)合的工程”。它們反映了因物質(zhì)條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環(huán)境帶來的機遇,在一系列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因素的內(nèi)外作用下,人類社會和定居地的歷史沿革。
我國世界文化景觀遺產(chǎn)5項
廬山【江西,1996】
五臺山【山西,2009】
杭州西湖【浙江,2011】
哈尼梯田【云南,2013】
花山巖畫【廣西,2016】
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2003年10月17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第三十二屆大會上通過了《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國際公約》。根據(jù)《公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五大領域:
(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媒介的語言。
(2)表演藝術。
(3)社會風俗、禮儀、節(jié)慶。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傳統(tǒng)的手工藝技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