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行測》常識大全:常識40000問
10501.《海國圖志》中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主張利用外國先進科學技術武裝自己,以抵御外國的侵略,使國家走上富強的道路。它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對開闊人們的眼界,引導人們注意世界形勢,起了積極作用。
10502.洪仁玕提出的為振興太平天國,提出的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方面:主張統一政令,以法治國;各省設新聞官,聽取社會輿論;設投票箱,由公眾選舉官吏。經濟方面:主張學習西方,發(fā)展工商業(yè),獎勵技術發(fā)明,興辦保險事業(yè)等。文教方面,反對迷信,提倡興辦新式學校、醫(yī)院和慈善機構;嚴禁買賣人口和吸食鴉片。外交方面,主張同外國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來,但不準外國干涉中國內政。它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方案,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它沒有反映農民當時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沒實行。
10503.靖難之役,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發(fā)的一場統治階級內部爭奪皇位的戰(zhàn)爭。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之惡”的名義舉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榮登皇位而結束,歷時4年。
10504.1581年,為了增加明朝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學士張居正下令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把原來的田賦、徭役和雜稅合并起來,折成銀兩,分攤到田畝上,按田畝多少收稅。因為實施這一改革的前提是清查土地,所以一條鞭法實行不久就因遭大地主的阻撓而停止了。然而改用銀兩收稅的辦法卻保留了下來。 一條鞭法,顧名思義就是簡化了賦、役征收手續(xù)。其具體內容:一是把田賦和繁雜的徭役、雜稅合并統一征收;二是把徭役部分攤入田畝,既根據人丁又依照田畝征收;三是田賦、徭役和雜稅合為一條后,一律征銀。田賦,除政府必需的米麥仍然交實物外,其余以白銀折納;徭役,一律實行銀差。這就肯定了貨幣在賦稅征收中的主導地位。
10505.攤丁入畝即清朝政府將歷代相沿的丁銀并入田賦征收的一種賦稅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賦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攤丁入畝源于雍正年間,其主要內容為廢除人頭稅,客觀上是對最底層農民人身控制的放松。
10506.鄭和下西洋: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朱棣派鄭和出使西洋,從1405-1433年,鄭和先后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增強了明朝同亞非各國的友好交往和經濟文化的交流。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和世界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
10507.萬邦來朝:從明朝開始,中國就已經成為了“天朝上國”,這種姿態(tài)被清朝遺傳了一個十成十。而作為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國除了在乎自己的威嚴之外,更在乎的是藩國的尊重姿態(tài)。
明朝周圍各國都有著朝貢的體系,而且根據親屬關系不同有著不同的朝貢時間。對于這些藩國,朝貢是他們發(fā)財的道路,這也是明朝朝貢體系的特色——藩國朝貢物品往往會得到數倍數十倍的回賜。
故而,明朝也限制各國的朝貢,親近的藩屬國甚至可以一年一次,一年兩次,但關系疏遠、地域較遠的藩屬國卻被定位兩年一次、三年一次,甚至還有五年一次的。這是一種宣誓主權的做法,但明朝這種態(tài)度不僅沒有辦法從藩屬國獲利,更會導致自身的持續(xù)失血。
10508.戚繼光抗倭: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qū)。沿海居民稱他們?yōu)椤百量堋。明朝將領戚繼光受命到浙東抗倭,訓練出作戰(zhàn)勇敢,紀律良好的“戚家軍”。1561年戚繼光在浙東臺州九戰(zhàn)九捷,全殲該地倭寇,后進入福建、廣東,與俞大猷合作抗倭,至1565年,東南沿海倭寇肅清。
10509.明末農民戰(zhàn)爭: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 敗,統治危機不斷加深;宦官專權,他們打擊正直朝臣和士人,橫掠百姓,貪污受賄,無惡不作;土地兼并十分嚴重,大批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明朝末年,天災不斷,而明朝政府又向農民加派三餉,廣大農民十室九空。
10510.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10511.精衛(wèi)填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后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也比喻徒勞不自量力。
10512.夸父逐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也比喻人類戰(zhàn)勝自然的決心和雄心壯志。
10513.炎黃子孫——炎黃: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黃帝的后代。指中華民族的后代。亦作“黃炎子孫”。
10514.開山鼻祖——比喻一個學術流派、技藝的開創(chuàng)者。。
10515.天文地理——泛指知識、學問。
10516.娥皇女英——傳說娥皇、女英為堯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舜。舊時指姐妹侍奉同一個丈夫。
10517.華封三!A:古地名。封:疆界,范圍。華封:華州這個地方。華州人對上古賢者唐堯的三個美好祝愿。即:祝壽、祝富、祝多男子,合稱三祝。
10518.堯長舜短——堯、舜: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君。堯身材高大,舜身量矮小。堯高舜矮,均是圣明的君主。比喻不可以貌取人。
10519.堯天舜日——堯、舜: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君。堯、舜在位的時期。原用以稱頌帝王的盛德。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時候。
10520.堯舜千鐘——鐘:古代酒器。像堯、舜那樣一次能飲許多鐘酒。比喻人的酒量大。
10521.堯趨舜步——①指如堯舜之行。頌揚帝王的儀容舉止。②指堯舜的德政。比喻政局穩(wěn)定而清明。
10522.堯鼓舜木——堯、舜: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君;鼓:諫鼓;木:箴木。堯門旁設諫鼓,舜門外置箴木。形容君主賢明,能隨時接受意見,聽取忠告。
10523.一夔已足——夔:古賢臣名,為舜時的典樂官。夔一人已足制樂。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個就足夠了。
10524.洗耳不聞——比喻不愿意聽或不愿過問世事。
10525.洗耳投淵——洗耳、投淵:指堯讓位于許由、舜讓位北鐸的傳說。舊時指隱逸的人厭惡聽有關政治的事。
10526.功虧一簣——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點沒能完成。
10527.剜肉醫(yī)瘡——比喻只顧眼前,用有害的方法來救急。
10528.眾口鑠金——鑠:熔化。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10529.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袖。大禹治理水患為百姓謀福。
10530.過門不入——過:路過;入:進入。路過家門卻不進去。形容恪盡職守,公而忘私。
10531.青出于藍——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
10532.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實現。
10533.克紹箕裘——克:能夠;紹:繼承;箕:畚箕;裘:皮襖。比喻能繼承父祖的事業(yè)。
10534.康衢之謠——康衢:暢通無阻的大道;謠:歌謠。在寬闊暢通的大道上唱著歌謠。多用來比喻太平盛世
10535.天災人禍——天:自然。自然的災害和人為的禍患。也比喻害人精(罵人的話)。
10536.生靈涂炭——生靈: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10537.巴蛇吞象——巴蛇:古代傳說中的大蛇。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貪得無厭。
10538.一竅不通——竅:洞,指心竅。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10539.畎畝之中——畎畝:田野。泛指民間。
10540.合而為一——把散亂的事物合在一起。
10541.至死靡他——至:到;靡:沒有;它:別的。到死也不變心。形容愛情專一,致死不變。
10542.盜亦有道——道:道理。盜賊也有他們的那一套道理。
10543.女媧補天——主謂式;作主語、定語;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 。
10544.背水一戰(zhàn)(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10545.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
10546.臥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10547.三顧茅廬(劉備) 東窗事發(fā)(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10548.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10549.草木皆兵(苻堅)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10550.毛遂自薦(毛遂)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