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并將其代碼填入題干后的括號內每小題2分,共40分)
1、教育主體確定,教育對象相對穩(wěn)定,形成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有相對穩(wěn)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特點的出現(xiàn)意味著 ( )
A 教育現(xiàn)象剛剛萌芽 B 教育形態(tài)已趨于定型
C 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 教育活動趨于完善
2、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并對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選士制度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的人是 ( )
A 漢武帝 B 董仲舒 C 鄭玄 D 朱熹
3、對教育的等級化、特權化和專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 )
A 教育的終身化 B 教育的多元化
C 教育的民主化 D 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外,主要的思想是 ( )
A “兼愛、非攻” B “棄仁絕義”
C “道法自然” D “化性起偽”
5、 主張“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經(jīng)驗的改組和改造、在做中學”的教育家是 ( )
A 布魯納 B 赫爾巴特 C 杜威 D 楊賢江
6、國家對在小學中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的總要求稱為 ( )
A 小學教育目的 B 小學教育目標
C 小學教育原則 D 小學教育內容
7、 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的 ( )
A 剩余價值學說 B 資本和商品的學說
C 勞動學說 D 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
8、 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動人的發(fā)展的潛在的、無意識的、最根本的動因。提出這一觀點的學者是 ( )
A 弗洛伊德 B 華生 C 桑代克 D 巴甫洛夫
9、 個體在不同的年齡段表現(xiàn)出的身心發(fā)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fā)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fā)展的 ( )
A 差異性 B 順序性 C 不平衡性 D 階段性
10、小學生的思維 ( )
A 正處于具體思維與抽象思維并行發(fā)展階段
B 正處于抽象思維向具體思維過渡階段
C 正處于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
D 完全屬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
11、根據(jù)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對中小學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學生是在國家法律
認可的各級各類中等或初等學;蚪逃龣C構中接受教育的 ( )
A 未成年公民 B 社會公民
C 普通受教育者 D 青少年兒童
12、個別教師私拆、毀棄學生的信件、日記的行為侵犯了學生的 ( )
A 公正評價權 B 隱私權
C 人格尊嚴權 D 名譽權
13、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一種 ( )
A 平等關系 B 上下關系 C 道德關系 D 教育關系
14、小學階段的課程應體現(xiàn) ( )
A 強制性、普及性和統(tǒng)一性 B 科學性、選擇性和統(tǒng)一性
C 普及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 D 科學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
15、在關于掌握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的相互關系上,一般認為智力發(fā)展是掌握知識的條件,而掌握知識則是發(fā)展智力的 ( )
A 惟一選擇 B 內容 C 途徑 D 基礎
16、《學記》中提出的“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的主張對應的教學原則應是 ( )
A 因材施教原則 B 循序漸進原則
C 鞏固性原則 D 啟發(fā)性原則
17、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是 ( )
A 講授法 B 討論法 C 談話法 D 指導法
18、在德育過程中,人們?yōu)榱诉_到某種目的而產(chǎn)生的自覺能動性,一般稱為 ( )
A 道德情感 B 道德意志 C 道德 觀念 D 道德行為
19、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這一原則是 ( )
A 導向原則 B 疏導原則
C 因材施教原則 D 教育的一貫性原則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 )
A 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 B 建立學生檔案
C 了解學生 D 操行評定
特別推薦:2010秋季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時間及考試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