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2011年6月英語四級試題
趙老師:各位網友大家好,非常高興來到育路訪談直播間給大家分享2011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經驗和體會,謝謝大家。
主持人:請老師先介紹一下本次四級考試的整體情況,在題型、題量和難度方面有什么大的大調整?
趙老師: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己經過二十幾年的時間,在這段期間命題專家及考試題型基本都固定。今年考題相對于上次考試難度稍微增大,但變化不會很大,因為某一個題型稍微簡單一些,那么下一次某個題型就會相對難一些。例如作文如果簡單,可能下一次聽力和閱讀會相較難一些。難度基本上保持平衡,不會有大起大落的情況。今年也是如此。
主持人:您覺得今年聽力的題目難度如何?
趙老師:從聽力上來看,分為短對話、長對話、短文以及復合式聽寫。從今年來看,前兩個題型的難度保持不變,后兩個題型難度稍微大一些,特別是復合式聽寫的難度主要體現(xiàn)在:一、熟悉的話題如美國式教育和文化,中國教育和文化,在寫單詞和句子時都會略感簡單,如果話題本身難度偏大,在寫句子過程中就會有一些障礙。特別是具體到今年的考題內容主要是講時間的概念及相對論的概念,我們在平時復習過程中接觸較少,因此大家遇到這樣的話題心里會發(fā)怵,因此考生很難寫好。這就給我們一點啟示,任何領域的文章我們都稍微聽一點,以便應對不時之需,增加自己的經驗。
主持人:今年的考題有沒有比去年的詞匯量增多,考生平時積累的單詞量在考試中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嗎?
趙老師:假如一個詞匯量大的人相對另一個詞匯量較小的人,理論上來講,他在社會上成功幾率要大。因為一個人的詞匯量大,在寫作或口語表達上會過人一籌。同理,在考試過程中,詞匯量大會更容易答對試題,不僅是閱讀理解、完型填空,對寫作聽力同樣也有很大的幫助。需要強調一點,詞匯量的多少會直接影響閱讀理解的正確率。假如四級考生在復習過程中掌握了六級考試所要求的詞匯量,在做四級閱讀理解時就會感到非常輕松。
主持人:閱讀在四級考試中所占分值非常大,在考試過程中如何提高閱讀做題的準確率?今年的閱讀您感覺難度如何?
趙老師:閱讀理解占考試分值的30%,所占比例較大。閱讀理解分為快速閱讀和深入閱讀,快速閱讀占10分,深入閱讀占20分,篇章閱讀(15選10)。快速閱讀比較簡單,答題方法和技巧相對固定?焖匍喿x和作文是連續(xù)的整體,答完作文就開始答快速閱讀,建議考生將兩種題型連在一起做答,充分用好每一分鐘的時間。與往年相比難度差別不大,一般快速閱讀分為兩種,一種正文里有小標題,一種沒有。今年的考題里沒有小標題,這種試題的規(guī)律是考題里一定包含有大寫字母的單詞即專有名詞,第二試題里會含有數(shù)字或比較級、最高級。抓住這些特點一般得七分左右是沒問題的。兩篇深入閱讀的難度與去年差別不大,深入閱讀在做題過程中技巧如下:一、不僅像快速閱讀一樣找到試題所對應的句子,還要對此進行深入分析。正確答案一般是對原文的概括和總結,或原文的同義改寫。二、提煉主題:正確答案一定與主題相關,與主題相反的選項一定是錯誤的。篇章閱讀建議考生放在最后做,在最后時間緊迫的情況下,不看選項直接對應試題,哪個單詞看著比較順眼就填哪個單詞。當然在看選項過程中,如果語法基礎足夠好,區(qū)分詞性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人:本次考試的作文題目考生在寫的時候,老師認為應該把握好哪幾點?
趙老師:作文是考試第一大題型,今年作文題比較簡單,屬于利弊型作文。作文分為兩類,一類是關聯(lián)對比題,另一類是問題解決型作文。利弊型作文屬于關聯(lián)對比題,特點:一、出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二、有人認為怎么樣;三、你的觀點;今年的利弊型作文提綱是一、網絡購物成為一種趨勢;二、網絡購物的優(yōu)缺點;三、你的觀點是什么;根據這三點展開論述即可。閱卷老師在閱卷過程中主要看兩點,詞匯和句型。考生能夠運用四級詞匯,在句型沒有明顯錯誤的情況下,邏輯合理得到10分是沒有問題的。
主持人:通過對本次考試的分析,老師認為有哪些是2011年12月準備參加四級考試的考生需要借鑒的呢?
趙老師:首先是詞匯,建議把單詞組合成短語進行記憶。把生辟的單詞放在短語或句子中,短語和句子是在作文中能夠用到或在閱讀中能夠看到的。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慢就是快,雖然這種方法在記憶過程中比較慢,但實際是一種很好的記憶單詞方法,是靈活的運用單詞并非死記硬背。作文建議不要背范文,掌握作文的寫作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不變應萬變。聽力屬于最難的一部分,建議利用往年的歷年試題,進行分類、分析并羅列,分別練習在做試題時才會得心應手。
主持人:非常感謝老師的精彩點評!參加四六級考試的考生可以繼續(xù)關注我們的四六級考試頻道。我們會第一時間發(fā)布考試的相關信息。感謝您收看本期節(jié)目,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