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措施]
居住證制度的有效實施需要相關配套制度建設:
首先,必須盡快建立完整且統(tǒng)一的流動人口信息管理系統(tǒng),依托居住證采集較為充分詳實的人口信息,從而為城市面向實有流動人口的各項公共服務提供重要的參考和依據(jù)。
其次,居住證制度需要更好地適應人口流動的特征,打破管理體系上的區(qū)域分割和部門分割,從而實現(xiàn)全國范圍統(tǒng)籌管理,增強便利性和可攜帶性。
再次,如何建立一個合理的財政分攤機制是居住證能夠名副其實的重要保障,尤其是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之間的責任需要更加明確。在當前財稅體制框架下,地方政府的財權與事權不匹配,中央財政有必要在全國范圍推進居住證制度過程中承擔更大責任。居住證制度是戶籍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但它只是改革的起步,并不是終點。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1.借“居住證”打通更多基本民生權利
2.居住證替代暫住證 換湯更要換藥
3.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只是逗號 戶籍改革在路上
[開頭示例]
1.作為戶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實行多年的暫住證將退出歷史舞臺。2015年3月《關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改革方案通過中央審議,即將印發(fā)實施。本次改革提出,扎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取消暫住證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業(yè)內(nèi)認為,設立居住證制度,可以讓那些已經(jīng)進入到城市的外來人口享受到一定范圍的公共服務。從“暫住證”到“居住證”,一字之差的改革,體現(xiàn)出城市管理的重大進步。
2.在各大城市中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把辛勤的汗水揮灑在城市建設的各個角落,卻不能與該城市常住戶口市民享受同等權利。目前,這種權利不公平的狀況正在改善,深圳、上海、天津、北京等地都已先后建立了居住證制度,讓他們享受到了基本的公共服務和便利。《關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改革方案通過中央審議,這意味著,我國即將步入“居住證時代”,流動人口的平等權利將獲得更多法律保障。
3.黨的十八大關于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統(tǒng)籌考慮各地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區(qū)別情況、積極作為,穩(wěn)妥有序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各地也在逐步推進。暫住證制度自1984年在深圳開始實施,并在我國多數(shù)大中型城市陸續(xù)實行,直到今天,一直是大多數(shù)城市對非本地戶籍人口實施管理的主要辦法。
[分析示例]
1.居住證與暫住證的核心區(qū)別在于其基本功能屬性,前者更強調公共服務,而后者則更強調人口管理。居住證制度的關鍵在于保障流動人口能夠享受到應有的公共服務與福利,是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更高質量城鎮(zhèn)化的重要手段。如果不能將居住證制度與勞動就業(yè)、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等基本的公共服務與福利相銜接,而僅僅將其視為一種新的流動人口管理工具或手段,那么居住證的意義將會大打折扣,甚至成為暫住證的另外一個代名詞。
2.“加快推動戶籍制度改革”近年來多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自由遷徙”同時被明確寫入,這讓眾多外來人口看到了打破戶籍壁壘、實現(xiàn)自由遷移的希望。不過,戶籍制度改革顯然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實現(xiàn)“自由遷徙”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在當前地區(qū)發(fā)展程度迥異,公共供給水平差異明顯的背景下完全放開戶籍管理,顯然是任何一座城市所難以承受之重。人口流動總是由低向高,倘若發(fā)達地區(qū)門戶洞開,不僅意味著本地公共供給水平將大打折扣,城市本身的承載能力也將面臨嚴峻考驗。實行居住證管理制度,不僅意味著城市循序漸進打開大門,同時也不失為逐步打破戶籍壁壘的一種積極嘗試。
3.對于外來人口而言,居住證“含金量”不斷提高,意味著提供了一條有助于他們落戶城市的通道,借助居住證對流動人口實際狀況的記載功能,為農(nóng)民工有序落戶提供憑證。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強化服務職能則意味著為自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不僅需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同時也需要逐步加大各類民生投入,以保障公共服務供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居住證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服務職能,這也是其與暫住證制度的最大區(qū)別。
[結尾示例]
1.李克強總理曾指出,城鎮(zhèn)化要以人為核心,其他的一切都要為人服務。推進城鎮(zhèn)化意不在“地”,不在“樓”,而在“人”。誠如斯言,當城鄉(xiāng)二元化結構徹底打破以后,每個公民都被納入權利保障視野,社保、醫(yī)保、住房保障權利,選舉權、被選舉權等政治權利實現(xiàn)全國“漫游”,教育資源配置比較均衡,教育制度、招生政策比較公平,不需要居住證撐腰,一張居民身份證就可以讓公民的權利通行全國。
2.取消暫住證,實施居住證,作為管理機構的公安部門應首當其沖。不過,居住證制度能否真正惠民,功夫更在公安改革方案之外。各地政府必須切實履行職責,加大民生事業(yè)投入,做大公共服務蛋糕,讓每個居住證持有者都能在子女上學、家人看病、申請公租房等方面享受到政策兜底,讓長期為城市做貢獻的外來人員能夠通過居住證落戶,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融入。
3.“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yōu)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里生活……”馬丁·路德·金的名篇《我有一個夢想》至今讓人心潮澎湃,每個中國人也都有這樣的夢想,比如實現(xiàn)遷徙更便利,享受的公共服務更平等,我們希望每個國民臉上都洋溢著從容,都寫滿尊嚴。于此而言,取消暫住證只是第一步。
【參考范文】
居住證應成為新型戶籍制度的“通行證”
眾所周知,戶籍管理制度本身的改革并不復雜,核心的問題一是許多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政策與戶籍掛鉤,而且形成的時間久,涉及的領域多,協(xié)調的難度大;二是城鄉(xiāng)之間、地區(qū)之間、城市之間的差別較大,需要合理引導?梢哉J為,只要中國城鄉(xiāng)、區(qū)域之間發(fā)展嚴重不平衡的格局無法根本改觀,中國的戶籍改革就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否客觀認識這種困難,將決定戶籍制度改革的路徑。
2015年3月份,《關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改革方案已經(jīng)中央審議通過。三中全會指出:“2020年形成新型戶籍制度”,路線圖和時間表均已明確。取消暫住證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表明戶籍制度改革,已經(jīng)向前邁出了關鍵一步。由于將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相比暫住證,居住證已由過去是外來人口的一項義務,變成了如今的一種權利;由過去僅單一地對外來人口進行管理,變成了如今既進行管理又提供公共服務和權益保障。
實施居住證制度,既可掌握城市流動人口的分布情況,又便于城市對他們進行有效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對于城市及外來人口來說,都是一件好事。然而,在暫住證變身居住證之初,對于外來人口來說,居住證還是一張可有可無的白紙,盡管城市管理者欲在上面寫下美好的愿景和莊重的承諾,但是,外來人口非但未能真正享受到居住證帶來的城市福利和市民待遇,反而給自己頭上又多上了一道“緊箍咒”。這也是過去外來人口對辦理居住證態(tài)度消極的關鍵所在。
可以預料,隨著新型戶籍制度的順利推進,居住證將由過去的一張白紙,華麗轉身為又一張“身份證”,成為城市為外來人口提供積分入戶、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勞動保障、住房安置、醫(yī)療衛(wèi)生、子女就學、證照辦理等多重服務的“權益證”,甚至成為形成新型戶籍制度的“通行證”。如果政府能夠不折不扣地履行諾言,想必居住在城市的非戶籍人士都能夠認真配合,積極主動地去辦理居住證,過去由城市管理者苦勸、甚至強制辦理的尷尬局面也將就此終結。
因此,居住證應成為消除城鄉(xiāng)差別、體現(xiàn)社會公平的城市標簽,承載更多的城市福利與人文關懷。比如,將居住證辦理與入戶、就業(yè)、就學、住房、養(yǎng)老、醫(yī)保等重要城市福利和社會保障掛鉤,使其成為享受公共服務的必要條件;特別是要將外來人口與城市居民同等對待,不歧視,多關愛,讓他們分享城市公共福利和發(fā)展成果,從居住證中真正得到實惠。進而,使公民擁有理想化的遷徒自由,走到哪里,就能在哪兒自由定居,享受當?shù)氐墓卜⻊眨瑥闹贫壬辖o他們以心理認同和歸宿。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口流動同我國城鎮(zhèn)化歷史進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是我國發(fā)展的巨大動力,通過居住證制度的實施讓流動人口享受到社會發(fā)展福利,是尋求中國人口紅利的二次增長點,更是對流動人口所付出的勞動價值的最公平,最好的回報。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