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近日國內(nèi)有高校向“中國好考生”黃子恒拋出橄欖枝,表示愿意破格錄取他。
對黃子恒來說,去,還是不去,去哪所學校,都需要好好琢磨。而對社會來說,圍繞高校應不應該破格錄取黃子恒,已然形成了觀點分野:一方贊同,這樣品行高尚的青年合乎“大學之道”;一方反對,認為這是搞特殊、開小灶,有違高招公平。
20多天前,在高考考場上,黃子恒抱起痛經(jīng)昏迷的女生送去醫(yī)治,以“救人比高考重要”的樸素回答,贏得了人生考場的高分。而現(xiàn)在,高考成績只有290分的黃子恒,何去何從,又讓人們在褒揚道德和維護公平之間糾結不已,這是“好考生”留給社會的一道難題。
不管怎么說,這個夏天,一個高考成績并不理想的考生,其影響力和關注度甚至蓋過了高考狀元,本身就傳遞出一種社會價值傾向:人格品質(zhì)比分數(shù)更重要。這不僅契合素質(zhì)教育的精神,更向整個社會注入了崇德向善的力量。由此衍生的問題是,到底如何恰當?shù)匕龘P善行?
媒體贊譽、榮譽稱號、各種獎金……從目前看,黃子恒的“毅然一抱”,已經(jīng)得到不少回報。這些都無可厚非,因為受到肯定的,不只是黃子恒個人,也是一種道德價值。但凡事都應有度,獎勵過了,捧得太高,甚至借助“中國好考生”的名聲為自己貼金,難免會走入歧途,適得其反。成名后的黃子恒就感覺自己為名所累:就好比我身上長這瘡,不能吃豆腐,但非要讓我吃豆腐。這番“吐槽”值得反思。
古人說,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從根本上,道德和公平是和諧共生的。但具體到黃子恒個案,又確實有碰撞的可能。其解決之道,需要在平衡中妥善處置。當年,林巧稚在報考協(xié)和醫(yī)學院時,因同學中暑暈倒,她為了救人而耽誤了考試,最終還是被協(xié)和醫(yī)學院破格錄取。這種破格之所以可能,是因為學校有自主招生的權力和程序。今天,不少高校也擁有自主招生的空間,一些破格錄取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
由此,黃子恒即使被破格錄取,也應同時明確,這種錄取不能擠占正常招生名額,其錄取過程應公開透明;這種錄取方式更不能多用,以免有人偷偷用“道德”獎牌敲開大學之門。進一步說,對類似黃子恒這樣的特殊考生,應有一種制度設計,對其錄取與否、未來發(fā)展作出兼顧道德與公平的安排,只有這樣,才能讓好人不吃虧,好事持續(xù)釋放正能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