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畢業(yè)季,從去年年底發(fā)布的信息表明:2012年各層次的高校畢業(yè)生中,研究生初次就業(yè)率最低為90。09%,已經持續(xù)七年不如�?粕6岸螘r間更是爆出河北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yè)畢業(yè)的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沒有找到一個“鐵飯碗”工作,選擇回家種地,其父覺得壓力很大,而選擇服毒自殺,村里的其他人將她作為了反面教材,教育孩子不要向她學習,“知識難以改變命運”。不僅如此,近些年還出現了其他學校研究生選擇自殺,足以看出近年碩士生就業(yè)難問題。
如果在考試中出現了這類問題,那么應該如何去應答呢?
近幾年有關部門做出調查表明,現在出現的碩士研究生就業(yè)率低,還不如�?粕芯可呀涀兂闪讼佔澹@是值得發(fā)人深省的。下面我來談談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
首先,我來談談這個事情出現的原因。
一,現在畢業(yè)的研究生數量較大,這與國家的政策有關,國家為了緩解本科生的就業(yè)壓力,在本科生畢業(yè)后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再深造,也是一種對壓力的緩解。
二,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并沒有在讀研后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很多人在上學期間表現出來的一種浮躁心態(tài),使得在學校期間并沒有學習到一技之長,這也就是為什么在畢業(yè)的時候,發(fā)現用人單位的要求自己很多都達不到的原因之一。
三,對于學校來說,并沒有一個科學的教學模式,同樣,學校的教師并沒有起到一個傳道解惑的作用,沒有正確的引導,不能夠提供適當的實踐機會,而是將一些僅有學習的時間放在了寫論文或是搞研究,而很多的研究脫離的實踐,這就造成所學到的知識不能有效的指導實踐工作,沒有能夠很好的為社會服務,為自己所用。
四,學生的心態(tài),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很多人認為學歷高就應該能夠得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卻處處碰壁,不是自己認為的那么順利。這又會讓一部分因為受挫心態(tài)變得更為的浮躁,從而出現不去積極努力,而是抱怨情緒,甚至還有因為心里脆弱的受不了打擊而選擇極端方式。
五,現代很多企業(yè)經營模式和狀況不佳,沒有給他們提供一個更好施展的平臺,而且由于一些企業(yè)的經營不善,使得定的工資待遇確實較低,不能很好的保證他們的日常生活開支,導致他們一些人不愿意去選擇就業(yè)或者去了一段時間后離職跳槽。
研究生的就業(yè)情況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我認為針對以上所提出的原因,需要作出以下措施:
一,作為政府需要完善相關的制度,控制進入高校的學生數量,要考慮到學校教育資源有限,市場需求量等因素,適當減少數量。同時,政府要正確引導大學生的就業(yè)觀念,鼓勵大學生就業(yè)或自主創(chuàng)業(yè)。
二,作為學生本人,要踏實努力的學習文化知識或是一門技術,能夠順應市場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以實現就業(yè)。在學校期間充分利用好在校時間,認真完成自己的學業(yè),如果選擇當學術型人才,就要扎實學習專業(yè)知識、文化知識,如果選擇專業(yè)型人才,便要積極的將自己的所學運用到實踐中去,并在實踐中及時發(fā)現自己的不足進行改進和提高,適應社會的需求。
三,作為學校來說,要改進教學模式,讓導師帶的學生不要過多,在學校期間要學好專業(yè)知識,引導和提供一些實踐機會給學生,讓學生在學校便得到一些提高,能夠讓學生在未來更好的實現其價值。
四,轉變觀點,不要認為高學歷就等于高能力。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檢驗自己的不足,并改進自己的問題。要從實際出發(fā),將自己的心態(tài)放低,虛心接受社會的歷練,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教育是關系到我國的發(fā)展,尤其是對人才的培養(yǎng),成為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一環(huán),而就業(yè)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大事,所以要正確處理好它們的關系,才能真正的使我們的國家變成強國,早日實現我們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