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中,魯迅文章《風箏》沒了,近年教材中魯迅文章一減再減。贊同“去魯”者表示,魯?shù)奈恼聦χ袑W生太深刻;反對者則稱,魯迅作品是經(jīng)典,代表“民族魂”;更有網(wǎng)友懷念曾學過的魯迅文章。你怎么看?從小學到初中,大家對魯迅的文章絕對不陌生。魯迅的作品常常出現(xiàn)在中小學課本中,因此他也成為了中小學生最早認知的作家之一。不論是講述童年故事的《閏土》、還是具有諷刺意義的《阿Q正傳》、《孔乙己》到懷念故人的《記念劉和珍君》,這些選入中小學課本中的作品都極具文學魅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今天,事業(yè)單位考試申論熱點就來關注初一語文教材改革,魯迅文章《風箏》被刪引起的熱議。
【新聞鏈接】
開學了,鄭州市中小學生逐步進入正常的學習軌道。不過,拿到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材的老師們發(fā)現(xiàn),課本出現(xiàn)了不小的變化: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做了較大調整。其中,最引發(fā)關注的是刪掉了魯迅的《風箏》。對此,專家稱,魯迅文章過于深刻內容不適合初中生閱讀。(9月4日《河南商報》)
【新聞評論】
又一次,網(wǎng)友在熱議著魯迅文章的“退出”,熱議在表達著溫情與敬意。關于“撤退”,圍觀者其實是在擔心“魯迅”從中小學教育的課堂中心逐漸淡出,這也因此成為無法被容忍的文化行為。在此種幾乎一觸即發(fā)的情感反射背后,隱藏的是固化的認知。觀察者在為魯迅爭得課本中“應有”的分量與位置,也是希望現(xiàn)實的批判精神代際相傳。
不難被辨析的常識在于:刪除一篇魯迅的散文,就代表著“民族魂”遠離了中小學的課堂嗎?魯迅先生的現(xiàn)實批判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雜文和小說之中,并且,有新聞報道也表示,盡管人教版的初一上學期語文教材中魯迅自己的文章減少一篇,但又增加了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所占分量”其實并無多少區(qū)別,魯迅先生依舊在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顧名思義,教科書就是系統(tǒng)性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它也因此而茲事體大。但無論如何,其修訂都不能偏離推陳出新的基本原則。魯迅先生的作品自然非“陳舊之作”,但讓更多的現(xiàn)代性文章進入中小學的教科書中,這會是一種必然的修訂趨勢,也必然會對之前大量存在的魯迅作品造成沖擊。如此之下,一篇魯迅散文的退出并不值得莫名驚詫。
較之魯迅作品在教科書中的留存,我們不妨擁有一種被拓寬的視野。事實上,當其作品“撤退”每每引發(fā)爭議,這已是看得見的昭示,所謂魯迅,其實早已深刻融化于社會的文化傳統(tǒng)中,他并不會因教科書事件而稍稍“消失”。有網(wǎng)友曾經(jīng)在類似的“退出”新聞后留言:魯迅會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退出”?我們無法回答此種虛擬的發(fā)問,但先生定會反對用單一的情感化來批判現(xiàn)實。
【新聞熱議】
趙瑜:初中的孩子,大部分還停留在語言的基礎訓練以及修辭訓練上,接觸的內容不宜過于深刻,重在接地氣,有常識,且有趣味。魯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歲以后寫的,內容不適合初中生閱讀!秱拧、《祥林嫂》等文章,不是孩子們能感知的。魯迅是以一個成年人的價值觀來評價世事,魯迅的種種好,應該是成年后才能體味。讓孩子過早接觸魯迅,不如讓他們接觸宮崎駿、自然科學以及課外活動。初中生的閱讀,不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要多在知識、孩子氣等淺表層面,一定年齡進行一定的閱讀。別讓孩子過早涉入思考、判斷等閱讀領域,要讓他們逐漸積累自己的見識,漸次靠近思考邊緣。他們的閱讀,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強迫性,也不只是溫暖和勵志,還要有知識性和趣味性。
網(wǎng)友:雖然魯迅的文章那時候確實不太懂,但是現(xiàn)在回想起來確實很深刻,文章本來就是拿來品味的,魯迅文章很多手法值得借鑒。要說不懂,更多的人應該是不懂文言吧。
洪燭:魯迅對于中學生最重大的意義,在于使年少的讀者在未來成長中有可能成為一個理想主義者。至少,會給那些幼稚的心田播下理想主義的種籽。是否能如期發(fā)芽、開花、結果,尚不好說,但他們會知道,人類中的一種人,譬如魯迅這種的,總是能超越自我的愛與恨、超越個人的樂與憂,而把視野與胸懷投向更多的人、更廣大的人群……魯迅之所以有大喜與大悲,因為他有大理想,即對全體中國人的關懷與期望。魯迅之所以對舊中國的現(xiàn)狀不滿,因為這與他理想中的中國不符,他的理想對于現(xiàn)實有更高的要求與更多的希望,這無疑將有益于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理想,或許正是社會進步的驅動力。
有些中學生覺得讀魯迅太費勁,對魯迅的人與文敬而遠之。我想起自己讀中學時,了解的魯迅也只是魯迅的一個側面,甚至只是模糊的形象,遠遠不足以概括其全部。后來走向社會,體驗到人生諸多酸甜苦辣,我心目中模糊的魯迅,伴隨我一起成長,逐漸變得清晰,變得豐富。當然,這一切都因為我在年少時記住了魯迅這個人!拔膶W是人學”,魯迅的文章更是如此,是關于人生的學問。你了解了人生,也就了解了魯迅。你理解了魯迅,也就理解了自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