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頁:參考答案 |
教育公平
滿分100分 時限150分鐘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與傳統(tǒng)作文考試不同,是對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與表達能力并重的考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論要求”依次作答。
二、給定資料
1.2010年3月6日晚,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促進教育公平——從新書《教育公平論》說起”為主題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以下是此次在線交流的內容摘要:
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關鍵是機會公平,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qū)、邊遠貧困地區(qū)和民族地區(qū)傾斜。
目前教育四大不公平現象:一個是城鄉(xiāng)之間教育不公平;一個是地區(qū)之間教育不公平;還有學校與學校之間教育不公平;不同的人群群體之間教育不公平,這些現象都還比較嚴重。
我們現有的教師輪崗制度一般只有一年,頂多兩年,而且是在很小范圍之內。由于時間太短,效果也未必會很好,很難真正起到師資均衡化的作用,如果把教師定為教育公務員,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育公務員化可為今后我們實行真正的教師地區(qū)輪崗制度奠定一種制度保障。
2.“新購房戶的子女中考可加10分”“在某私立中學讀初中,中考最多可加10分”——這些出自福建省永安市有關部門的“土政策”,在當地論壇上引起網民的強烈質疑。經媒體曝光后,2009年6月6日,這些不公平的教育政策已被部分取消。
永安市教育局關于《永安市2009年高中階段招生工作意見》的“附加照顧政策”中明確規(guī)定,“應屆初中畢業(yè)生中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1日在永安城區(qū)購置商品房,購房總金額達到25萬,已付清總房款或辦妥按揭貸款手續(xù)的購房戶子女(持房管局備案的購房合同及永安市購買商品房享受相關優(yōu)惠政策手冊、發(fā)票、貸款合同),購房戶戶主子女享受10分照顧,免收學費、擇校費減半!
2009年5月27日,永安市中招政策正式公布后,當地群眾議論紛紛。在“永安論壇”上,諸如《搞笑政策,買房加分》《買房加分,對中考生公平嗎》之類的帖子,引來了熱烈的討論。
有人抱怨:“咱怎么就沒個有錢的老爸呢?買個25萬以上的房子就有10分了。”有人指責當地政府“扼殺了教育平等權,讓窮人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有人質疑,“這中間是否有不可告人的利益鏈”。
永安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長范明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當時出臺這一政策主要是應對金融危機,現在看來“有失公允”,好在還沒有正式實施。他透露說,6月6日上午,永安市招生委員會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取消上述加分政策。
3.學校招生一般是按照學區(qū)劃分來進行,但近日在陜西省銅川市第一中學新校區(qū),招生卻要看學生家長的工作單位,此舉引起許多群眾的不解和質疑。
2009年5月21日,銅川市第一中學新校區(qū)開始報名,市民李先生一大早就來到該校為孩子報名。學校大門內側擺放著一張桌子,旁邊坐著兩名工作人員。李先生興沖沖地拿出戶口本,交給兩名工作人員。兩人看了看戶口本后,請李先生出示工作證!敖o孩子報名上學,看大人工作證干啥?”他問。兩人告訴他:“此次招生只招市委、市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子女!”“為什么?”李先生一下子蒙了!皩W校有規(guī)定!”一工作人員說。很快,這名工作人員從抽屜里拿出一頁紙,“這上面的單位的工作人員孩子才可報名!”
記者在“報名處”也見到了那頁紙。上面羅列了一堆密密麻麻的單位名稱:“市委辦、組織部、宣傳部、紀委、政府辦、發(fā)改委、教育局、公安局、財政局、民政局……”“為什么不招別的學生?”記者問。工作人員回答說:“我們新校區(qū)主要解決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員子女就讀難的問題,今年只開4個班,資源有限!”
孩子被拒絕入學之后,李先生有些生氣:“公立學校應該是公共資源,怎么能專為公務人員享用?”
此后,還有多名帶孩子來報名的家長都被拒之門外。于是一些家長憤然離開,另一些家長將此事反映到銅川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
5月21日上午,基礎教育科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說,在義務教育階段,只要是學區(qū)內的學生就可免試進校讀書,學校不得考試,也不得設置門檻。“新區(qū)有好幾所初中,只要家在新區(qū)的學生在任何一所學校就讀都符合規(guī)定。之所以有這么多家長想把孩子送到市一中,是因為該校教學質量較高,家長遂產生了擇校心理。”接到群眾反映情況后,該科已與市一中校長王斌取得聯系,得知確實是“教育資源有限”導致!拔覀儗⒁(guī)范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秩序。此問題出現后,我們將重新劃定學區(qū),并設法糾正這種不合理現象!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