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標志。中國文化中的禮,與修身、齊家密切相關,內涵極其豐富
對于進入政法干警面試的考生來說,能否在最后時刻成功上"岸",踏進政法干警隊伍,并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政法干警,面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順利通關是所有考生的愿望,而想要通關還需要對政法干警面試整體備考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知。下面總結出面試中必須注意的盲點、需要關注的熱點,供考生參考,引領考生正確認知面試、認知自己。
東西方文化,是當今世界的兩大文明,兩者的關鍵區(qū)別究竟何在?梁啟超說:“中國重禮治,西方重法治。”將東西文化歸結為“禮”與“法”二字。錢穆贊揚此語“深得文化分別之大旨所在”。數十年后,錢穆又說:“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站到更高來看到中國之心,中國的核心思想就是禮�!闭f清楚禮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對于當代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國文化中,禮是理的同義詞:“禮者,理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笨鬃又鲝垼骸暗乐缘拢R之以禮。”孟子以禮為盡人皆有的四個善端之一,無禮者謂之非人。梁啟超、錢穆將中國文化的核心歸結為禮治,絕非向壁虛造,而是淵源有自。
在中國人看來,人是按照禮、也就是理性要求來生活的,其它動物則不能。人有文化自覺,不可與鳥獸同群,通過禮自別于禽獸,對于中國人而言,是人生第一要義。禮也是文明與野蠻的區(qū)別,這是更高一個層次的區(qū)別�?鬃幼鳌洞呵铩�,欲為萬世龜鑒。春秋亂世,本質上是文明與野蠻的斗爭,即“禮”者與“非禮”的斗爭。而歷史的進步,是在文明戰(zhàn)勝野蠻之后。禮是社會一切活動的準則、修身的主要門徑。中國文化要求人們努力修為,勉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賢,其間的取徑,則是禮樂人生、外內雙修。因此,中國人在童蒙教育階段即教以禮,不學禮,無以立。從束發(fā)開始,每逢人生的轉折點,也都會寓教于禮,通過冠禮、婚禮、相見禮、飲酒禮、射禮、喪禮、祭禮等一系列“人生禮儀”進行指導,在總體上維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更為重要的是,禮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國幅員遼闊,南北四方發(fā)展不平衡,各地風俗更是歧異,對政府而言,如果沒有統(tǒng)一的行為規(guī)范,聽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經過兩千多年的經營,禮超越于方言、風俗之上,彼此說話可以聽不懂,年節(jié)習俗可以互議,但在禮的層面上卻能彼此認同,這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也是中國在歷史長河中始終保持統(tǒng)一趨勢的深層原因。
如今,舉國上下都在談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匯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對兩大文化沒有深入的認識,盲目從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
政法干警考試作為重要的選拔考試,越來越受到廣大考生的關注。政法干警面試備考的過程中,對于面試技巧的把握與對面試熱點的了解,都是面試成功的關鍵所在。山東華圖政法干警考試備考中心專家針對面試相關備考問題進行細致分析與解讀,為您提供第一手的備考資料與面試指導。
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經》的說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惡,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靈魂。而中國文化是人為中心的文化,從周公制禮作樂起,民本主義迅速崛起,天意與民意幾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識抬頭,人性本善,人的靈魂不僅要由自己來管理,而且能管好。禮是把抽象的道德轉換到操作層面的不二法門,惟有經由禮,道德才能落實到人的身上,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
在當代中國,傳統(tǒng)禮學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幾十年的社會變革證明,物質與精神,猶如車之兩輪,缺一不可,在物質文明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層面的需求就會提上議事日程。近年,各地紛紛舉辦道德大講堂,反映了社會對道德的呼喚。道德只有體現在人的身上,對人與社會的進步發(fā)生作用,道德才是鮮活的、有價值的,禮恰恰是把道德轉換為可以操作的規(guī)范的完整體系。今天在社會秩序方面出現的種種亂象,包括某些國民出境旅游的種種不文明現象,歸根到底是行為“失范”。
禮儀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標志。中華五千年文明,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東方禮儀,甚至遠播東亞,推動了朝鮮、日本文明的進程。中國文化中的禮,與修身、齊家密切相關,內涵極其豐富。社會在飛速發(fā)展,中華禮儀也定能完成現代轉型,再度輝煌。
相關推薦: